北京:整治租住等地下空间30余万平米 关停水电防回流
“人防工程本身就是一种公共性的工程,在战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平时应用于公益、便民方向……”近日,市民防局工程管理处副处长田志华介绍了本市人防工程的整治情况:目前,本市住人使用的人防工程占在用人防工程的4%左右。
4%左右的人防工程在住人
说到清理整治,就不得不提到散租住人。
人防工程在建设之初都有使用规划,但由于管理监管不到位,使用者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,经常改变使用用途,比较多的就是用做散租住人,个别还存在着开墙打洞、私拉电线现象,不但损毁了工程的结构,还存在着安全隐患,既影响战时使用用途,又严重危害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2011年,整治初期,需要整治和规范管理的地下空间共有7489处、达775.6万平方米。其中,普通地下室4430处、450万平方米,人防工程3059处、325.6万平方米。全市从2011年开始至2016年底共完成5418处、458万余平方米地下空间整治工作,消除各类安全隐患9.9万多处次。
截至今年3月31日,全市完成整治存在安全隐患和散租住人地下空间268处、24.7万平方米;整治地下旅馆、集体宿舍94处、10.3万平方米。
目前,住人使用的人防工程占在用人防工程总量的4%左右,主要用于旅馆、服务于本小区或本单位的物业员工集体宿舍。
此外,民防部门严把地下空间使用审批许可关,凡是申请用于住人的项目一律不审批,凡是合同到期的地下旅馆、集体宿舍不予延期,实现了无新增地下空间住人工程。
清理后成了钢琴室、阅览室
清理出来的人防工程,主要改造成公益和便民场所。金融街社区文化中心算得上是其中的“样板间”。
这处工程近两千平方米,以前用于存放设备设施和资料,改造后,成为了服务地区百姓业余文化生活的地方,一年服务一万人次左右。
虽然身处地下15米深,但丝毫不觉得憋闷、压抑——因为安装了人防工程专用的通风设备。
在宽敞的地下空间里,有钢琴教室、古筝教室、书画教室、编织教室、图书阅览室、电脑室,还有一个多功能厅。
“六室一厅,琴棋书画基本都全了。”常来这里活动的马大妈为这项便民设施点赞。
据介绍,装修时做的隔断、石膏墙、玻璃门等,都没有破坏工程整体结构,一旦需要,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拆除,马上恢复到战时功能。
据介绍,民防部门把公益便民类的工程划分为六类:停车和交通场所、宣传教育场所、物资储备场所、文化体育场所、办公场所和商业场所。目前,全市用于地下停车、文体休闲、仓储、商服等便民类人防工程共3536处、达1607万平方米,占全部在用人防工程总面积的92%。
此外,民防部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,研究利用清退的地下空间为小区居民解决储物问题;探讨利用地下空间搭建“双创”平台,为开展发明创造和社区创业提供空间。
市民防局承诺,在保障战备效能的前提下,将优先把人防工程用于公益事业,促进地下空间便民使用。
地下空间加装烟感预警系统
对于已经清理出来、但尚未重新利用的人防工程,万一再次住人、隐患反弹,怎么办?
对此,民防部门建立了巡查机制:首先是市级部门,每月按照10%的比例,对已整治完成的地下工程进行检查,对整治不到位或回流问题及时督办;区级部门对重点位置、重点项目加大检查力度,防止违规住人和安全隐患问题反弹;街道(乡、镇)加强日常检查巡视,对辖区内地下空间实施不间断检查,及时发现回流反弹问题。
此外,对人防工程上门加锁,封住入口,确保社会人员不能私自进入;打掉隔断,关停水电,弱化居住条件。
为确保实现今年全市地下空间散租住人清零目标,各区还积极安排专项资金,对已清理出的地下空间有计划、有步骤地进行安防改造,对主要出入口加装视频监控系统,在地下空间重要位置设置防火和烟感预警系统,确保住人回流、隐患反弹问题早发现、早制止。
据悉,民防部门还将对地下空间进行规范化、标准化管理:利用现有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和资源,对地下空间进行网格化管理,实现地上地下统一管理;制定地下空间科技创安规划,重点地区、重点部位地下空间实现科技创安手段全覆盖;推进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化建设,建立地下空间综合数据库,实现科学化、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,提高安全管理效能。
相关新闻: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,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。
- 河北新闻
- 地区新闻
- 娱乐新闻